5月29日消息,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标志着游戏行业在未成年人消费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规范旨在为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费纠纷提供解决方案,并为相关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提供参考依据。 团体标准首次明确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和监护人的责任划分,按照各自的过错情况来确定责任比例。这一举措对于规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市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划分与退费标准 在责任划分方面,标准规定,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能接入国家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导致未成年人可以无限制地使用网络游戏服务并进行充值,服务提供者需承担100%的责任。 同样地,如果服务提供者未执行充值限额要求,使得实名信息为未成年人的用户能够超额充值,服务提供者也将承担全部责任。 然而,如果服务提供者已经依法采取了防沉迷措施,而监护人协助未成年人绕过这些限制或未能充分履行监护职责,过错方需根据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承担30%-70%的责任。在重复过错行为的情况下,过错方可能需承担全部责任。 退费与账号处置 根据此标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在完成退费后,可以根据未成年人保护、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制要求以及监护人的请求,对涉及的退费申请游戏账号采取封禁等合理措施。 编辑点评: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不少未成年人可以很轻松的接触到许多游戏,此项新标准的发布,不仅为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退费纠纷提供了明确指导,也强化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既可以保障未成年人错误行为造成的损失,也可以防止成年人利用未成年退款机制对游戏厂商进行损害。 |
原创栏目
手机热点
手机视频
IT百科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